3月16日,“聆听大地”——孙成毅摄影作品展在肇庆美术馆开幕。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
庄严的神山、澄明的圣湖、空灵的天籁……摄影家在不断地攀登跋涉中,拍下一幅幅雄阔寂寥、高迈绝伦的自然景观,气势恢宏,雄浑辽远,充满了乐感与诗性。
3月16日上午,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、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、肇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深圳市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黎雄才美术馆主办的“聆听大地——孙成毅摄影作品展”在肇庆美术馆开幕。展出了摄影家孙成毅的68幅代表作,不仅为观众奉上一场视觉盛宴,还为肇庆深圳两地的摄影艺术交流创造平台。展览从3月16日展至3月27日。
以艺术的感知力聆听大地,用光线和色彩诗意地雕刻大地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些作品大部分均为表现雪山的摄影作品,呈现了作者对西部风光摄影的独特理解,构图和影调大胆而大气,神山庄严、圣湖澄明、天籁空灵、荒原狂野、冰峰凝重、大地寂静。
作者以摄影来参悟人类文明的“高海拔”领域,是以大道至简、大音希声的艺术范式而建构特立独行的全新艺术坐标,以个体生命的超常体验来表征与拓展受众的认知边界与精神疆域。
孙成毅表示,这组作品源于22年前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照片,“在审美过程中,我们不仅要聆听自己的声音,更不要忘记自然之声,与大地对话,在原始、纯净的自然里,大地特有的美妙音符震撼了我的灵魂,丰富了我的艺术感知力,成就了我的摄影创作。那看似寂静而凝重的大地里,蕴涵着无尽的动人乐章。只要你凝神聆听,音乐真的就会响起。”
观众也在这雄阔寂寥、高迈绝伦的景象中,通过孙成毅的作品,找到一个与自然、与历史、与生命、与人性进行精神对话的通道密码。
原《中国摄影家》杂志艺术总监、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蔡焕松认为,孙成毅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慨用自己的摄影语言表达出来,这是一个摄影家表达对大地对自然讴歌最难的方法,但他做到了,他聆听到大地的语言,大地也愿意把它最微妙的美献给他。
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陈益刚在发言中讲到,在摄影里各种现象各种风格都比较多,但真正能让我们冷静下来,叩问我们灵魂、滋养我们心灵的作品并不多,孙成毅是其中之一。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大地沟通,这是一场孤独的创作旅途,正是因为有了几十年的摄影实践与精神感悟,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。
据了解,孙成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,深圳市罗湖区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,深圳国际摄影周创办人、总策展人,曾任罗湖区文化馆摄影美术部长、研究馆员、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,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、关山月美术馆以及法国、澳大利亚等地展出。
在4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,孙成毅早年专注西部风光拍摄,在20世纪80年代曾26次进入西藏从事摄影创作,多次穿越阿里荒原,用光影和色彩表现壮美的西部风光。90年代开始专注于雪山拍摄,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全球14座8000米级雪山的拍摄项目。
孙成毅向肇庆美术馆捐赠了一幅名为《巴基斯坦川口塔峰》的摄影作品作为馆藏。
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